半岛BOB为乡村“著名”:留住乡愁奏响致富曲地名,尤其是一些古老的乡村地名,往往内有乾坤,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记录着农耕文化的灿烂文明,也承载着老百姓的乡愁、乡情。
据报道,山东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以来,2023年已命名乡村地名7000个,累计新设立乡村地名标志1.6万个。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乡村不仅有了自己的地域名片、数字名片,而且有了村庄环境内的各类地名标志。这种科学规范化的命名,让隐藏于乡村的旅游点、文化遗迹、特色农产品以及地方特色饮食、产业、风俗等开始“师出有名”“有名有实”。而在村名数字化建设中,一些乡村不再迷惑“我在哪儿”,村里的农家乐、采摘园找到了游客,奏响了致富曲。
乡村里蕴藏着无尽的乡愁,是“诗与远方”,给无数的乡村赋予一张张生动、详实的地图,寄托着大家对诗意山水、民俗风情的深情。小地名背后也有大民生,一个乡村地名背后有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乡村地名里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乡村著名行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发展繁荣乡村地名文化,讲好群众身边的地名故事,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守护好精神家园。
2023年,山东率先印发了《山东省老地名保护办法(试行)》《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制定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指引,对乡村地名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率先建立省市县地名保护名录,将首批2097个乡村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切实让乡村地名“承载起记忆、留得住乡愁”。
山东大量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有着丰富的乡村地名文化,有的村名蕴含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比如,东明县五霸岗北村、五霸岗南村的村名记录着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五国诸侯会盟的历史事件。滕州市龙阳镇从条村与历史人物、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箭而贯双雕”的故事有关系。平邑县诸冯村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孟子》中就出现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泰山西麓的里峪村,古迹众多,不仅有仰天神龟、国画崖、泰山老奶奶石等景点,还有齐长城遗址和令人心动的民宿。菏泽市单县浮岗镇小王庄村也历史悠久,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农村庙会、唢呐表演、杨琴表演等民俗活动随处可见。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历史文化悠久半岛BOB,境内有章莱古道、齐长城、烽火台、古山寨等战国时期历史古迹。
此外,山东还有很多红色文化特色村。比如济南长清区孝里街道南黄崖村、胶州市胶莱街道宋阎新村、淄博周村区北郊镇北旺村、济宁泗水县杨柳镇小颜庙村等,这些村里有各种旧址、遗址、故居等。一个个乡村地名,本身就是历史的积淀,是精神的化身。
近年来,威海文登不断地举办地名故事宣讲活动、红色地名宣讲视频比赛、拍摄地名文化专题片《寻脉探源》等多元宣传推广地名文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地名文化宣传保护。
去年,聊城市阳谷县将辖区358个行政村的地名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将地名文化融入旅游线路,打造周末一日游、两日游等线路,通过对地名故事的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得以弘扬,留住了乡愁、记住了乡愁。
弘扬乡村地名,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记忆,本身就是尊重历史,扎根集体记忆,凝聚文化认同的一种体现。随着越来越多依赖于乡村地名文化而建起来的乡村纪念馆、博物馆、技艺馆等,被大家所知道和熟悉,乡村地名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乡愁、乡情以文化的形式植入人心。
这背后正是当下乡村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的面貌、布局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活动等都在发生变化,想要顺应乡村居民生活的这种变化,就需要尽快给村里设置各种地名标识,让村庄周边道路半岛BOB、村内街巷、各类设施等名称规范统一。有了详细的地名标识,就有了精细定位,就能以精细化治理方式,更好地服务乡村居民。
山东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全省开展乡村地名命名、更名工作,推进无名道路摸排和不规范地名整治,着力解决“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等问题。全省各地还精准高效设标,加快推进乡村地名标志设置、更新、维护。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上图地名信息、兴趣点1万余条,一大批惠农利农乡村旅游点、种养殖基地、农家乐等上地图更新,极大方便了快递进村、特产进城。
比如,滨州市阳信县组织800余名村级网格员参与乡村地名设标,实现设标“全覆盖”,将采集的乡村道路、居民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景点、助农点等上传到各大地图,做到乡村地名设标无“死角”,助农导航无“盲区”,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日照市五莲县设立547处、淄博市博山区设立189处“一村一特色”的村碑村志。
规范化的乡村地名、标识,带来方便的乡村生活。村里有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种养基地、采摘园等地名标识,快递进村,物流直达了,特色农产品出村了,采摘园被更多人知道了半岛BOB,村民用水、用电、用气等需求更方便了。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能更精准地获取自己的需求。
山东省多地发挥地名的地理标识作用,注重在乡村产业品牌塑造中植入地名元素,全省助力打造“乡字号”“土字号”品牌300余个,助力农产品更有鲜明地名特色与文化内涵。比如,各地以“乡村地名+特色产业”为统领,发掘高青“高青黑牛”、安丘市“景芝小炒”、梁山“孔那里黑猪肉”、宁阳“葛石大枣”、利津“黄河口滩羊”、巨野“谢集罐子汤”等一批乡村特色地名产品,放大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
威海市文登区规范地名标志,将漫画村和侯家湿地公园等651个点位上传高德、百度地图平台,收集“脉田糖瓜”“李龙故里”等73条具有文登乡村特色的产业资源词条上传至网上百科进行宣传推广,变“进村问路”为“进村看图”,真正地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再比如,山东阳谷通过为辖区无名乡村路命名、设标,疏通了乡村物流的“梗阻”,让国庄村这个“粉条村”里的粉条得以更好地销售出去。当地丰富的地图标识、乡村道路标识、路牌路标等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进村买粉条。在阳谷县,借由乡村地名、标识的完善,让更多当地的粉条、朝天椒、樱桃等农产品走出乡村。
为一些乡村著名、设地标,让更多人记住了乡愁,增加了村庄的名气。再加上乡村地名数字化,方便出行导航的同时,也让更多爱好乡村旅游的“背包客”“自驾游客”进村旅游,活跃了乡村旅游休闲市场,带动了农产品推广。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