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官网清华胡钰:媒介社会与媒介素养媒介是我们认知世界图景的主要渠道。我们从哪来了解世界,就是从媒介来了解。当下,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所谓媒介化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国外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媒介,特别是新闻媒介主宰、溶解和牵引人们的意识半岛BOB、行为方式和整个社会,促成媒介化社会,人类高度依赖媒介生存,社会被媒介所驾驭。
第一本是《新闻的力量》。此书谈到一些很重要的观点,分析了新闻媒介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谈到美国报纸是了不起的社会公共机构,其重要的历史成就就是成为今天现代公共意识最具代表性的携载者、解释者和创造者。这个告诉我们媒介是一种公共机构、一种公共意识。
第二本是《新闻的骚动》。此书分析了大量的、经济、文化、社会的新闻,分析这些新闻对社会情绪造成的影响。其中谈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判断,比如新闻现在取代了宗教成为信仰,形们头脑中世界的图景。
第三本是《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这本书指出今天的社交媒体——基于互联网移动端的社交媒体跟2000年前的社交媒体实质是一样的。实际上半岛BOB,媒体形态的变化是技术的变迁,但无论技术怎样变,人性是不变的。人是社交动物,需要基于各种媒介的社交活动。
媒介为人类描绘世界的图景,从印刷术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会让人类社会形成依赖,所以媒介的力量巨大。重大的变革、社会变革,定从思想的改变开始。思想的改变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各种媒介半岛BOB。中国从维新变法开始一直到辛亥再到无产阶级都是以办报纸、办媒体为先导,孙中山先生在辛亥成功后就说过,辛亥成功的原因,武力占一成,九成靠报馆。
媒介是力量、资本力量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组织与个体社会形象的主要力量。随着媒介的发达,每一个个体、企业BOB半岛、政府机构等等,其社会影响来自于能不能成为一个媒介事件,个人影响力的扩大取决于能不能成为一个媒介人物。
媒介运行是有规律的,媒介能力成为当代公众的基本素养与成功利器。我们可以从一个很新的事件为切入点,来看媒介能力的重要性。这个事件就是美国大选。纵观美国此次大选中的媒介表现,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表现完全脱离,所以最后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个给认识当代媒介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案例。在大选辩论阶段,以CNN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的预测中希拉里占了绝对的优势,该预测一直到投票当天,众多主流媒体,除去洛杉矶的一家媒体,都认为希拉里会赢,所以当结果揭晓时震惊了美国朝野,甚至引发了。
通过此次美国大选,我们可以对当今的媒介运行获得许多启示。其一是:新闻媒体的立场并非客观。人们经常说美国媒体或是西方媒体非常客观,因为它是专业主义指导下的媒体报道,它没有立场,是平衡的,但是此次大选我们却可以看到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支持一个人。那媒体的客观性何在呢?新闻媒体是有立场的半岛BOB,认识到这一点半岛BOB,媒介理性就有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启示:现代媒介社会下,传统的主流媒体并不能完全代表。传播学里有一个理论叫“沉默的大多数”,多数人在大众媒体上是不发声的,该理论对此也做了比较好的解释。但“沉默的大多数”在社交媒体上却会发声,在投票中却会发声。
哈佛大学有一个专门研究新闻的实验室——尼曼实验室,美国大选完毕后很快推出一篇文章并提出观点:新闻界存在的意义就是让社会认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媒体在这个大选周期遭遇了引人注目的惨败。美国的媒体界同样认为此次大选不仅是希拉里惨败,更是美国媒体的惨败。美国媒体进行了反思,反思社交媒体越来越强大,媒体的产业变得空心化,现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是平行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新闻业是商业结构和受众决定的,而不再是一个精英改变公众的结构状态。
总而言之,从全球范围内看,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主流媒体报道选择的立场也值得关注。所以,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中,我们更需要培养媒介理性。
过去新闻传播依托主流媒体,中国、美国、世界均如此,传播依靠一个大的中心,一个点到一个面往下走。现在不再如此,现在是公民记者、社交媒体的时代,传统机构媒体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上不再具有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每个企业、政府机关等组织都是一个媒体。所以,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是当代新闻传播体系很重要的特征。
“两个场”即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差异问题,已经是全球问题。过去以为仅仅在中国如此,现在看来,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媒介在改变着社会,对、经济、企业BOB半岛、个人都有改变。社交媒体成为公众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BOB半岛,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几个关键词:依赖、虚拟、分享、小众。大众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强,比如我们无法克制自己不刷朋友圈。社交媒体使我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半岛BOB,每个人都有虚拟的身份与行为习惯。在虚拟空间中,我们喜欢分享。更重要的是,当下媒介环境中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小众变成大众,专业记者变成公民记者,传播对象发生了变化——大众变成小众,大众传播变成朋友圈传播、粉丝圈传播。
2015年“世界读书日”报告显示数字媒介的阅读率已经超过了纸质媒介,这意味着媒介的变迁,有四个特征:终端移动化,内容影像化,推送个性化,时间碎片化。这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浅阅读”时代,“浅阅读”行为越来越突出。在这种传播环境里,对媒介素养的要求更高更紧迫。
媒介素养分为两个维度:组织媒介素养、个人媒介素养。组织媒介素养强调的是传播能力,个人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媒介理性。
组织媒介素养的培养需提倡:战略上要主动,体系上要健全,手段要专业。首先是媒体理念需改变,过去我们是控制媒体,不许报什么,删掉什么,现在我们要媒体引导,再往后要媒体参与。具体来说,要把握媒介融合的趋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目标是通过传播能力提升改变组织形象,实现组织形象的三个转变:由远到近,由硬到软,由冷到热。要掌握传播技巧,学会创意传播,传播内容要有故事性。要说实话,不能用假的内容;要说人话,有人情味,才能打动人;要说新话,不能重复旧的东西,要与时代语言同步。
个人媒介素养的提升需提倡:建立媒介理性,严守媒介伦理。对待网络传播内容要有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自己作为传播者,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尊重社会公益,尊重国家利益。
最后,谈一下对清华学子的期待。清华提倡“行胜于言”,但仅有这点在当代社会是不够的,与培养创新人才、提升领导力的目标有距离,我们既要继承“行胜于言”的传统,又要培养“能行能言”能力,注重沟通能力和媒介素养的提升,这是对每一位清华学子有益的要求。
作者简介:胡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1991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新闻学硕士、法学博士,曾获“清华大学学生十杰”称号。1998年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位新闻学硕士学位获得者,毕业后留校工作,讲授《新闻理论》、《学》等课程。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