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官网媒介环境变迁视域下隐私权的转变将隐私权的发展、演进及保护放在媒介形态变迁的视域中考察,不难发现,随着媒介环境的变迁,隐私观念和隐私权均表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形态。
在大众传播媒体时代,以美国学者布兰代斯(Brandeis)和沃伦(Wallen)为代表提出隐私权概念,并力倡从法律上予以保护。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是报刊和随后出现的广播和电视,隐私权的提出是因为当时美国社会大众传媒业日益发达,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被发现并在新闻报道中被大量使用,给个人的私生活带来损害。该项权利旨在保障个人生活的安宁,使个体不受媒体和其他公权力干预。隐私权的价值追求与美国社会追求的新闻自由是相冲突的,因此,隐私权保护是在与其他价值诉求不断平衡、制约的过程中发展完善的。
王四新认为,隐私保护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防止公权力对隐私权的侵犯;二是防止私主体,比如各种商业团体和非商业团体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三是为个体利用自己的隐私信息和随时根据变化的真实情况修改不正确的个人信息创造条件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当个体的隐私受到侵犯时,个体能够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和司法机关获得司法救济。
大众传播媒介对隐私的侵犯属于私主体范畴。传统的传播媒介时代,包括印刷媒体时代、电子媒体时代,隐私权和隐私侵权保持动态平衡关系。虽然个体的隐私会被侵犯,但这种侵犯不至于从整体上改变保护和侵犯之间的平衡关系。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隐私权的侵犯不至肆意,通过具体案件可以得到相对有效的司法救济。大众传播媒体报道活动中,尤其是涉及隐私的报道,都有比较严格的报道流程和审查审批程序,这种规范能事先审查排除掉可能侵犯隐私的报道。出现侵权行为之后,通过司法程序不难追溯到相关责任人。这种情况下,媒体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会更加审慎对待个体隐私问题。相对确定的信息源使得被侵权者维权难度降低。
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全新的媒介生态和媒介文化。媒介生态或文化的变迁深刻地改变着隐私观念和隐私权BOB半岛官网。
互联网之前,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是可分的,人们通过物理空间的间隔可以实现自我与他人、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间隔。然而BOB半岛,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这种间隔难以区别。社交媒介鼓励人们以各种方式晒自己的隐私信息,引导人们分享更多私密性的东西,这种媒介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隐私观念,媒介生态影响着隐私权保护。在社交媒体提供的海量数字存储空间上,各种公众人物和普通人均不同程度地自爆私生活。殷乐认为,相较于大众传播媒介环境中个人生活、信息分享,社交媒体中个人生活或隐私的自爆和他爆更具积极性BOB半岛。一面是围观窥视,一面是隐私展示,形成了社交网络媒体中隐私呈现方式的一体化。新媒体以用户自制内容为特征BOB半岛,出现的公民记者分享型传播模式把传播的自由扩张到极限,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隐私的扩散,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界限模糊BOB半岛。当下,我们很难界定社交网络究竟是公共领域还是个人领域,一方面正是源于上文所述的个人在社交媒体这个场域中的自我公开,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场域是有边界的,并不完全是公开透明的。因此,其间产生的隐私问题更为复杂。
传统媒体违法侵害隐私容易受到法律追究,容易落实责任主体。而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隐私权的侵权主体众多,例如,一个“人肉搜索”事件中,发起者、回答者、信息整理者、传播者以及服务商平台都可能成为侵权主体。很多服务商无法控制自己服务器上的内容,再加上网络发布信息的便利和大多数时间无把关人的现实,助长了网络上隐私权的侵犯。进而,纠纷一旦诉诸法院,也存在侵权行为取证难、侵权行为混杂难以区分的问题。总之,较之传统传媒环境,网络环境下,侵犯隐私权的概率更高、保护更难、后果更严重。
近年来,数据新闻发展迅速,在新闻报道中异军突起。随着媒体对数据需求的不断增多,基于公开数据的报道将推动政府和组织开放数据的进程。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因此,我国的数据新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数据新闻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数据,带来对隐私权的担忧,尤其是那些通过计算机软件抓取的个人信息,存在是否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例如,春运交通流向地图中就有大量个人信息BOB半岛官网,虽然不能辨别个人行动轨迹,但是否构成了侵犯信息隐私权呢?这是值得新闻从业人员警惕的新问题。
由于新媒体的“自媒体”技术特性以及个人信息分享习惯的转变,在社会性、交互性的传播环境下,隐私权从消极的不受干涉的权利正在转变成需要积极应对的能动的权利半岛BOB。
大数据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隐私和个人信息的界限交叉BOB半岛官网,引起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的争议。一些观点认为,个人信息等同于个人隐私,并进一步主张法律之所以保护个人信息,正是因为其涉及了个人的隐私;另一些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存在着明确的界限,不能依附于隐私权保护。随着各种个人信息被数字化,被记录、挖掘和分析,大数据将琐碎的个人信息汇集起来,个人的习惯、偏好、社交和关系都建立成为立体信息集,其中隐藏巨大的价值。在前所未有的数据收集、监控之下半岛BOBBOB半岛官网,隐私的界限和保护受到挑战BOB半岛。应对隐私权保护的新挑战,一些新的权利保护模式出现BOB半岛。近年来,欧盟所提出的关于信息主体的“被遗忘权”扩展了隐私保护的内涵,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对个人自主控制信息的赋权。当然,围绕它的争议仍然存在。“被遗忘权”存在与其他价值、权利的冲突以及概念模糊、权利义务模糊等问题,但它提供了一种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新模式。此外,“被遗忘权”的提出对新闻从业者也是一种反思,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能避免被当事人要求删除,或不对当事人造成困扰,新闻报道中对隐私信息的分寸把握如何恰当考量。
针对如何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的“互联网治理”舆情调查,92.5%的人认为,严惩窃取个人信息、侵犯隐私的违法行为重要;88.1%的人认为,加快推出与数据保护、隐私相关法规非常重要及比较重要;84.6%的人认为,建设能保障隐私权的网络物理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及比较重要;85.5%的人认为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普及大数据与隐私保护知识重要。
2017年3月15日,全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其中第11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BOB半岛、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半岛BOB、婚姻自主权等权利BOB半岛。”这一规定弥补了长期以来《民法通则》中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的不足,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回应BOB半岛官网。然而,隐私权的保护,不仅需要依赖法律及其严格实施,更需要社会的隐私共识、构建配套的设施机制,以及形成较强的隐私文化BOB半岛。面对隐私权保护越来越困难、侵权行为越来越容易实施的现实,立法者和管理者不仅要加强针对性立法,还要综合考量互联有的生态和文化,以期解决这个时代课题BOB半岛官网。
13988888888